关于赚钱的13条思考
总结一下朋友圈大佬关于赚钱的思考,分享一下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
-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一件事,那就把问题列出来吧。当人们把问题列出来的时候,很多问题就已经有了答案,就已经不需要问别人了,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,而盲目的把自己交给别人,一旦梳理一下,一切就有了答案。
- 工作和思考中,建立自己的数据化和模型化思维,能更清晰看清事物的本质,抓住思考脉络。比如很多时候复杂的事可以简化成指标,什么样的项目值得做?产出>投入。
收入由什么指标决定?曝光率×点击率×付费率×(1-退款率)×(1+复购率)。而且细分到不同行业,要关注的指标也不一样。比如在线教育关注什么指标最合适?课程完成率和课程分享率。
其它行业和很多复杂问题都可以推导出基本的框架公式,心里有了数据和模型,代表你对整个业务能有更清楚的认识。有什么用?比如更好抓住关键指标,就能明确业务的优先级问题,理清这些指标和业务的关系,如何优化数据,能更张弛有度。
- 其中有一位朋友,习惯于做规划,以周为单位,每天要完成什么目标都规划好,我想这可能是绝大部分成功人士都有的习惯。比如之前他刚开始做天猫时,他就把详细时间表排好了,包括哪天去注册商标,哪天去办理食品许可证,有条不紊,每周都知道计划是什么,只能提前,不会拖后。除此之外,还有详细的财务预算表,也是这个格式。他能预测每个周要花多少钱,应该赚多少钱。
他给我的建议是:把你的待办事宜全部记录下来,无论是临时的,还是长久的,都记录下来,每个单独成行,每天早上起来,根据这些待办事宜来规划当天工作,这样你会变的越来越优秀。
- 对于业务型IP,要做到从第一个粉丝开始变现,提前规划好变现业务线,先打磨好后端体系才是起点。
对于知识型IP,要做到持续生产引流内容,并且不断完善信息输入系统,这是你的基本盘。对于工具型IP,要做到持续迭代功能,工具是很容易被颠覆的,要不断制造自己的稀缺性,有更强的不可替代壁垒。
- 何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:“很多歌曲高和寡,即使能到达一定的高度,但也很难成为大众文化。”
只有有了传唱度,才有可能引领任何事情,否则只能是小众文化。我可以在这里面找到,不止是作者想说的话,而是我想说的话。
只有观赏性没有传唱性的歌,只能流行一时。所以营销传播设计时,易传播是要放在首位的。不管是写文章,还是做视频,如何拥有易传播的属性,才是思考的首要。
- 幂定律,在各个领域也有明显的表现。头部玩家掌握头部资源,掠夺走大部分利润。
如何解决这个问题,最简单的方式是避免正面竞争,开辟赛道(垂直+差异),势能制造,争取头部。1可以细分成0.1,0.1能细分成0.01,0.01可以细分成0.0001,大国大市场的魅力。
- “成年人学习的关键并不在于增加信息量,而在于提升自己的思维模型。在低水平的思维模型中,增加再多的内容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而已,只有提升思维模型的水平,才能让我们接纳更多高维的信息和知识。”
- “扶人”是很好的一个模式,微商想赚大钱,得扶持更多的代理。餐饮想赚钱,得扶持更多的加盟商。生财想扩大,个人认为其中一点,就是扶持更多KOL起来,再反向赋能。一个人是赚不了所有钱的。”扶人”是一件复利极大的事裂变N个有能力的人,比做很多裂变活动更有意义。也就是终极利他,1+1>2,形成一个”家族”的力量,才能抵挡那洪水猛兽。个人英雄,不适合现在的时代。
- 有人问我,感觉输出很累,而且不会输出内容怎么办?术业有专攻,那就专心做别的事,做不了很正常,做内容不是唯一的道路,甚至不是性价比高的道路,天花板高的事情多的是。
何必纠结,找到一个切合自己兴趣和特长的事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找到自己的使命和意义,是人间一大幸事。我为什么现在输出频率这么高,因为我有自己的主业,而且恰好做的还算可以,所以不靠自媒体吃饭,否则早就焦虑并且饿死了。
- 优质的知识获取管道很重要。把手机app,以及app关注的信息,都做个筛减。留下有价值的,当你手机推送的弹窗消息,都是一个个价值信息点时,你的手机就是最好的学习工具之一。当然,最后也要留点有趣的,毕竟生活需要微笑。
- “小白”想在互联网快速立足的方法,培养环境感知力。感知关键词,感知搜索引擎。能在一段话中挑选出重要的关键词,并且学会走进它,了解它,利用它。很多时候一个关键词就是一个项目,一个能让你快速超过很多人的项目。踏百川,寻古寺,却发觉赚钱才是那修道场。钱一定是越赚越上手,如果你觉得赚钱越来越困难,那就要好好反省了。
- 垄断的溢价,头部的溢价,品牌的溢价,情感的溢价,非标的溢价。
- 没什么比行动更具有价值!